‹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804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儿童天堂

认证商家访问商家店铺

妈币
16747  
宝宝生日
 
积分
7566 

重庆通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1 10:1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重庆儿童天堂 于 2016-10-31 10:17 编辑

1.png


作者 | 罗静


随着《爸爸去哪儿4》的回归,守在电脑前的吃瓜群众这回无疑又被萌娃们吸引,其中三岁半的小萝莉“阿拉蕾”更是金句不断,将大家伙儿的心萌得不要不要的:

2.gif


节目先导片中,阿拉蕾嘟嘴无奈地说:
玩具这么多,但是我的手只有两只。

3.gif


村长问小朋友:你们为什么来呀?阿拉蕾可爱地回答:

因为我是很优秀的。

4.gif


跟董大力爸爸去寻找房子的过程中,不仅不畏辛苦自己走,而且还不断给爸爸打气加油:

不累,绝对不累,绝对不要放弃。

小家伙的个人微博上,也分享了很多金句:

5.webp.jpg


爸爸是你的老公,我就不能跟他说话么?你就不能分我点么?

6.webp.jpg


妈妈打不打屁股?

打,妈妈打人的时候像老虎。

爸爸打么?

不打,爸爸没原则。

看后是不是跟我一样成了她的小粉丝,甚至幻想这么可爱的金句王来一大打。其实,只要父母平时巧妙引导,自家孩子的表达能力也同样棒棒的。


儿童天堂

认证商家访问商家店铺

妈币
16747  
宝宝生日
 
积分
7566 

重庆通

孩子语言天赋的基础,是在一岁前打下的
生活中,你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

前一秒,妈妈还在就某件事认真地跟别人讨论、争辩着,语速飞快,言辞激烈:“我觉得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转过身,马上转换另一种口吻跟孩子说话,语速缓慢、语调夸张,甚至带着乐感:“哇,宝贝,这是你自己用橡皮泥捏的吗?真的是太有创意了。”

听得一旁的未婚青年全身起鸡皮疙瘩,纷纷表示无法接受,“你们当妈妈的,是不是都有这样一种‘变音’的本领。”

的确是,应该说,所有的父母(特别是妈妈)都具备这样一项本领,它的名字就叫“宝宝腔”。

妈妈们为什么会不自觉地采取“宝宝腔”这种说话方式跟孩子沟通呢?

这是因为,语言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掌握的最复杂的符号系统。

孩子想要在世界上更好地生存,必须在生命第一年学会做这样一件事,那就是,从众多声音刺激中将母语区分出来,并对其产生特异性的感知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语音并习得词汇,然后试着跟他人进行交流。

通常,在面对小婴儿的时候,妈妈们会不自觉地使自己的声调拉长,使其更有韵律感,就好比唱歌;同时也会放慢语速、夸大发音;不自觉地调整音高,以比平时交流更高的音调跟孩子说话,甚至会不自觉地拖长尾音……

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注意力,帮孩子更好地掌握语音、音调,甚至带领孩子用语词去命名他说接触到的各种事物,对事物分类,对行为定性等等,从而帮孩子进一步掌握本民族的规则和定律,以便孩子更好地融入进来。

7.webp.jpg



研究表明,孩子对语音的感知是先于对语义的感知的。比如,一开始,孩子不能够明白大人口中的语词有什么意义,但他们会首先注意到大人发出的声音的不同,甚至声音组合之间的差异……甚至那些大人的话语中没有表达出来的关爱、责备、欣赏、厌恶、愉悦等等情绪,也会通过或快或慢、或高扬或低落的声调和语言韵律传递给孩子。

而妈妈们,在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就已不自觉地使用“宝宝腔”跟小宝宝交流了,在帮助孩子更快地掌握本民族的语言以及潜在情感因素、听懂他人说话的同时,也无疑为孩子存活于世提供了更多的保证。

这不能不让我们惊叹于母爱本能的强大。


儿童天堂

认证商家访问商家店铺

妈币
16747  
宝宝生日
 
积分
7566 

重庆通

明确而直接的语言输入,
能帮孩子更好丰富自己的语词库
等到孩子6-10个月大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具备将元音与辅音组合起来并不断重复发音的能力了,虽然这个时候他们发出的咿咿呀呀没有任何符号意义,但也可视作孩子探索语言征途上的一大进步,说明孩子已经准备好与他人交流的内外部条件了。

人们发现,孩子与大人有目的的交流开始于八九个月时,他们会结合自己发出的咕咕声以及叫声,再加上各种可爱而有趣的姿势,和朝向不同方向的动作等,开始向大人表达他的需求。

比如,孩子想要高处的小饼干,他可能会向大人伸出手要求被抱起,并朝向饼干扭动身体,带动着大人,吸引他们的注意,让他们帮自己获得饼干。

更大一些,他们会有更多身体动作,如会有手指的指向动作,甚至还会尝试通过动作(如给大人一个东西),让大人参与到他的活动中来,有的孩子甚至开始有了简单而明确的名词或者动词指令,如他们会要求大人“拿”“走”“抱”等,说明这时的孩子已经能够很好地理解某些单词或者短语的意思。

8.webp.jpg



而孩子之所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是因为在这之前,大人对他进行了无数大量而反复不断的语词或者句子的灌输,到这时,他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有了语言的输出。

这时,大人可多跟孩子说一些简短句,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最好能够有比较明确指向的内容,让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并帮助孩子更好地重复和学习大人的话

如,在孩子还不能很好地用话语表达要拿某个东西的时候,父母可在孩子指着某个东西时,询问孩子:“你是想要饼干吗?”

当然,父母还需要提供更多的语言刺激,如可以跟孩子玩“你来说我来做”“身体名称猜猜看”“指物品说名字”等游戏,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积累词汇。

当然,父母最好是从孩子身边的事物或者感兴趣的事物开始,如,有的小男生特别喜欢小汽车,大人不妨以“汽车”为出发点,与孩子丰富他关于“汽车”的语词库。


儿童天堂

认证商家访问商家店铺

妈币
16747  
宝宝生日
 
积分
7566 

重庆通

一岁之后,多跟孩子交流
能帮孩子更好地表达自己
在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基本的语法之后,就有必要多跟孩子沟通和交流,让孩子能将这些词汇尽快为我所用,纳入到自己的口头语言系统中来。

语言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每一个新词通常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孩子通常不必逐字去教,只需在语境中听几遍新词就能够明白新词的意思了。

这说明,一岁多的孩子本身就具备了辨认加工词汇的能力。显而易见,他们的这项能力与其本身的词汇储存量多少有很大关系。

故而,生活中,父母需要进一步帮助孩子扩大他们的词汇类别,如多带孩子去结识大自然,了解气候变化,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以及生活中接触到的蔬菜水果、日常用品,衣物鞋帽等,帮助孩子更好地识别、区分这些物品,甚至做精确命名等。

当然,一开始,孩子的语法结构不是很严谨,如一开始他们只会说双词句,或者是电报语,甚至会有语法上的错误或颠倒等,都没有关系。

父母不必轻易打断孩子,不妨以询问的方式跟孩子交流:“你是想要说……吗?”或者引导孩子:“哦,你想要去做……”尝试通过不经意的方式用正确的语法将孩子的意思表达出来,呈现给孩子就好。

这个过程,试着鼓励孩子多表达自己,让他们乐于表达自己。孩子得到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后,也会去比较自己与他人说话的不同,自然,他们的语法也会变得更加准确,说得也会越来越好。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妈币
99733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8365 

败家达人 打折情报员 带球好手 地道好吃狗 备案团长 金苹果 美丽新娘 魅力大使 情侣徽章(女) 荣誉骑士 特殊贡献 玩乐潮人 我爱我车 育儿好手 终身成就 装修达人

太喜欢阿拉蕾啦
儿童天堂

认证商家访问商家店铺

妈币
16747  
宝宝生日
 
积分
7566 

重庆通

回复 ~嫦娥~ 的帖子

是不是粉上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她才3岁半就刷爆朋友圈,奥秘是这个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