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961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妈币
1800  
宝宝生日
null 
积分
539 

重庆通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09:33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心理学有研究表明,自控是所有大脑活动中消耗身体能量最多的一项活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是第一位系统观察和测量意志力极限的科学家。


他通过很多实验发现,人们的自控力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殆尽,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样是有极限的,它被使用之后会渐渐疲惫。因为每次使用自控力都会有身体能量的消耗,所以过度自控也可能会导致失控。

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身体能量是自控力的生理“能量场”。对于尚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儿童来说,为了确保大脑进行自控活动所需要的生理能量,我们需要通过合理饮食让他们“吃”出自控力。

554d0a076190618f-5874b82d14e29650-4dc499a925c12e6aed7152e4797ae3d1_i.jpg



    如果孩子的生理“能量场”能够不断得到各种各样的补给,让身体能量始终处于自控力的安全线之上,那么,他们的自控力就将持续不断。

如此看来,合理饮食,不仅可以确保孩子身体发育所需要的生理能量,而且还可以确保大脑进行自控时所需要的血糖含量。其实,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吃饭习惯和稳定的饮食规律的过程中,同时也可以训练他的自控力。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吃”出自控力呢?

1、注重饮食规律,做到“到点就吃”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每一顿饭的就餐时间尽可能相对固定,到点就吃,让孩子形成较好的饮食规律。出于怕孩子挨饿的考虑,即使孩子在正餐时间里不好好吃饭,可是没过几小时他饿了,为了他的健康考虑,很多家长就会在非正餐的时间里给他食物。而等到下一顿饭的时间,孩子如果不饿,仍然不会好好吃饭,最后就出现正点用餐时间里不吃、非正点时间里加餐的恶性循环。

30c40e020f63f81f-85679ec6a342f6f1-d8d8f9a5eebd1586a4962056595ffce7_i.jpg



2、规定用餐时间,做到“过时不候”

很多孩子不好好吃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小喜欢磨蹭,一顿饭可能要吃上两三个小时。久而久之,他们根本就不把吃饭当回事,甚至当作压力。这就需要家长给孩子规定每一顿饭的用餐时间,比如半小时左右,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内不吃或吃得很少,那么我们就要坚持做到“过时不候”,到点就把饭菜收走。

其实,孩子一顿不吃,甚至一天不吃,绝不会对他的身体造成任何的伤害。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饭,我们就需要利用一些时机狠下心来让他饿一顿肚子,最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这样的做法,在美国等西方社会是司空见惯的,而在中国,很多家长都会下不了决心。

b17c8f01e57d5969-d3492e1ab3bea685-f3f1278bff6fd578a586a6869eba23f2.jpg



3、从小建立规则,为孩子定好吃饭的规矩

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只能在餐桌上吃饭,没吃完前不能离开餐桌;餐桌上不要摆放分散孩子注意力的玩具或其他东西,不允许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玩玩具;吃饭的时候必须关掉电视,孩子不能看,听也不可以;两三岁后需要自己吃饭,不要追着孩子喂饭,也不要强迫孩子吃饭;稍大一些,要求孩子吃完饭,把碗筷放到厨房水槽里。

4、控制好零食,保护好孩子的胃口

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控制孩子的零食:尽量引导孩子不吃或少吃零食,尤其是影响孩子食欲的垃圾食品;规定孩子每天的零食数量;规定每一次去超市只能买一种零食;让孩子远离电视上或其他地方的零食广告;让孩子减少跟喜欢零食的小朋友接触;跟孩子一起看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电视或视频。

5、注意营养搭配,别让孩子挑食

对孩子来说,食物也是很有趣的东西。如果我们把食物弄成小朋友喜欢的形状,搭配上各种色彩,小朋友一定愿意去尝试。同时,在家做饭也要注意,不能老是做一个口味的菜,我们要经常变换新鲜的口味,比如偶尔吃咖喱饭、意大利面、饺子、馄饨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妈币
1800  
宝宝生日
null 
积分
539 

重庆通

回复 快乐摇篮MTSL 的帖子

据很多家长反映,好多家长在某点上确实下不了决心呢!嘿嘿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来看看如何让宝宝吃出自控力!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