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去接纳孩子的情绪 以前发过帖子,探讨过老师说甜甜胆小的问题。其实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胆子大,能够承担更多,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表象认为孩子的胆子的大小。还有我们常常忽视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和经验的积累以及体验尝试。 一个对任何事情都完全没有恐惧和害怕的孩子是不可能存在的,只不过每个孩子适应时间的长短,和尝试能力的强弱而已。 所以,家长应该学会去接纳孩子恐惧时的情绪,并鼓励帮助度过。 国庆节的时候,我们和妹妹一家去了黑山谷。黑山谷到处是晃桥和浮桥,在空中和水上摇晃,遇到调皮的孩子和喜乐的大人,还会故意摇晃。甜甜走上去吓的直哭。一路上哭了好几次。 但是我发现一个现象,她虽然哭了,但是他没有一次说不去走那个浮桥(桥不是唯一的路,也有小路绕过),而是每次都上桥,每次在摇晃激烈的时候哭慢慢的平静,到最后几个桥,自己也捣蛋的在桥上故意摇晃。 记忆最深刻的是,黑山谷的灯儿晃桥,是由一根跟仅容得下一个人通行的木头组成,而且起伏高低,下面就是湍流的河水,还不断摇晃。游客们为了刺激都排队通行。 走到这里的时候甜甜就哭了,试着鼓励几回,甜甜还是很害怕。于是我们决定放弃,走栈道。不过甜甜没有选择栈道,而是坦诚的告诉我们,他很害怕,但是很想尝试一下。于是我们做好了心里准备,我们一家三口顺利的通过了晃桥。 包括后面的很多水上浮桥,都是在忐忑中度过的。也哭了好几回。 我惊奇的发现,孩子很害怕,但是他却从来不逃避,不放弃,不会因为害怕而选择走栈道,而是不断的希望尝试,不断的去体验。 那么孩子的哭泣,其实就是孩子内心最真实的表现而已,很多成人会尖叫,很多人会心跳加快,很多人会脸红,很多人内心的恐惧,没有像孩子一样自然表现而已。 所以,为什么不从另一方面去看待问题呢? 回想起来,每一次甜甜去公园,遇到惊险项目都会哭泣,但是下一次去的时候他依然会选择再去体验。 她传递给我的信息是:我害怕,但是我不想放弃任何好玩刺激的机会,任何尝试的机会。 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不让孩子哭,是不是一种残酷的行为呢?还有遇到孩子哭泣几次,就鼓动孩子放弃,或者是下次杜绝带她到这种项目的地方去,是不是剥夺了孩子体验和成长经验的机会呢? 所以,我开始学会淡定的去对待“甜甜胆小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