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7 | 浏览: 167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币
70956  
宝宝生日
 
积分
7685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09:1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3月29日,市民叶惠琴讲诉了多次被鱼刺卡的痛苦经历。吃过鱼刺苦头的人,还不在少数,来看看西南医院最近一年的统计:从去年5月至今,共有1762人前往西南医院耳鼻喉科取鱼刺,有人因为鱼刺住院,有人因为鱼刺做开胸手术,还有人因为鱼刺而去世……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币
70956  
宝宝生日
 
积分
7685 
希望他们的故事,能给爱吃鱼的你提提醒。

  昨天,42岁的伍泽霆出院了,从上周二一直折腾到现在,让他吃尽苦头的是一根近4厘米长的鱼刺,老伍说的话,吓坏了不少前来看他的朋友:“这根刺再往下走一点,就得要了我的命。”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币
70956  
宝宝生日
 
积分
7685 
这根鱼刺让他住院6天

  在西南医院耳鼻喉科,病人老伍是个在重庆生活的山东人,很少吃药,从没输过液,所以老伍这次觉得很郁闷:“居然为根鱼刺在医院足足折腾了6天。”

  昨天上午,收拾东西准备出院时,老伍一本正经地给病友们说着“临别赠言”,“以后吃鱼,千万得小心,小小一根刺,它真能要了人的命!”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币
70956  
宝宝生日
 
积分
7685 
8天前,老伍驱车带着家人去北碚三溪口吃鱼,一家四口有说有笑,聊着聊着9斤鱼就下了肚。回家后,老伍却突然感觉胸闷,背部也跟着隐隐发痛。

  第二天,老伍出差,去了趟成都,当天去当天回,仗着身体挺强壮,也没把这点小毛病当事,但到了周二时,老伍开始觉得不对劲了,喉部肿痛,一说话,喉咙口就是一阵生疼。

  随后,一家人心急火燎地把他送到了西南医院,经过检查,在老伍的喉部发现了一根近4厘米的鱼刺。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币
70956  
宝宝生日
 
积分
7685 
还差点要了他的命

  “我再晚来一天,估计就得牺牲了。”老伍说,当天吃鱼时,自己误吞了一根约4厘米长的鱼刺,呈L型,导致胸后至颈部肿痛化脓。几天下来,鱼刺逐渐下滑,刺破食管后,卡在食管第二狭窄处,紧邻主动脉,“医生说一旦刺穿主动脉,谁都救不回我。”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币
70956  
宝宝生日
 
积分
7685 
为了把这根鱼刺拔出,医生给老伍动了小手术,除去颈部所积脓水。

  在住院期间,老伍说,他算是长了见识,因为每天都能碰上几个一脸苦闷,跑到医院来取鱼刺的人,有的被卡得厉害的,还是全家出动送来取刺,“以前晓得被鱼刺卡的人多,但没想到会这么多。”老伍扳起手指一算,住院6天里,4月4号那天来取鱼刺的人最多,“一天就来了7个人……”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币
70956  
宝宝生日
 
积分
7685 
西南医院一年千人取刺

  翻查就诊记录,去年5月以来,西南医院收到了1762位被鱼刺卡住的病人,平均每天有4位病人来医院拔鱼刺,在西南医院耳鼻喉科,每天都会接诊这类病人,春节、国庆和五一等假期,每逢节假日,就是拔刺的“小高峰”。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币
70956  
宝宝生日
 
积分
7685 
耳鼻喉科的医生们说,来拔鱼刺的人很多,被卡的位置,也可谓是稀奇古怪。

  在急诊当中,最多的是被鲫鱼刺卡住的病人,当鱼刺被误吞,进入消化道后,最容易被卡住的地方有3个:口咽部、喉咽部和食道,前两个部位的处理,较为简单,一旦进入食道,问题就会变得复杂起来,若鱼刺较大,已经把食道刺破,就得开胸取刺,如刺破主动脉,可致人死亡。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币
70956  
宝宝生日
 
积分
7685 
针对这1762位前来取鱼刺的病人,大家说,卡住的鱼刺大多分为两种:一种是很细很软的刺,大多是鲫鱼刺,长度不超过2厘米,它卡在口咽部或者咽喉部,导致咽喉肿痛;还有一种是较长较粗的鱼刺,进入食管,戳在食管上,这种痛令人难以忍受,也可能没有任何不适,时间长了,出现消化道炎症,引发更严重的病症。

  大多数被病人卡入口腔的刺,是来自河鱼背部的肌肉,较细软,有的呈Y字形。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币
70956  
宝宝生日
 
积分
7685 
夺命鱼刺

  最近一年1762人去西南医院取鱼刺,有人因鱼刺做开胸手术,还有人因鱼刺而去世。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币
70956  
宝宝生日
 
积分
7685 
 故事1

  醉酒吞下整条鱼

  医生取刺忙了一晚

  在西南医院耳鼻喉科,医生们触过的所有被鱼刺卡住的病人中,19岁的大学生小李绝对算是最离谱的一位。“这个小伙子参加同学聚会,当时吃的就是小鲫鱼。”周建明说,后来发生的事很意外,小李喝麻后,从鱼头位置入口,一不小心吞下了整条鲫鱼,被同学们送到医院时,整张脸憋得个通红,连说话都很困难。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币
70956  
宝宝生日
 
积分
7685 
 而小鲫鱼进入口腔后,一些脱离出来的鱼刺也卡在了不同的位置上,好在及时送到了医院进行处理,鱼刺没有刺破食道,不过这事也把小李吓得不轻,帮他取鱼刺的医生,也忙活了一晚上。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币
70956  
宝宝生日
 
积分
7685 
 故事2

  做了开胸手术

  才取出她喉中鱼刺

  因为一根鱼刺,还得开胸做手术,这样夸张的事也是有的。去年9月,32岁的刘颖惠被家人送到医院急诊科,在吃鲤鱼时,她不慎将一根3厘米的鱼刺卡入喉部,和很多被刺卡住的病人一样,刘颖惠猛吞几口饭团,但这样做的结果,不仅鱼刺没有被压下去,反而鱼刺被推到了最危险的位置:横在了食管中段。

  在食管紧贴着的位置,是主动脉,这根由心脏延伸出来的血管极其危险。最终,几个科室的专家会诊,给刘颖惠做了开胸手术,将鱼刺拔出。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币
70956  
宝宝生日
 
积分
7685 
 故事3

  鱼刺刺破主动脉

  教授大出血身亡

  还有一位病人,他的事,一直被耳鼻喉科的医生们用来提醒一些被鱼刺卡住危险位置,但又不愿及时治疗的人。

  “是几年前的事了,这位病人是沙坪坝一所高校的教授。”周建明说,这位姓肖的教授被送到医院时,咽喉肿胀,当时通过仪器检查,就发现了一根3厘米长的鱼刺已经卡在了靠近食管的位置,本劝其尽快把这根鲤鱼刺拔出,但他表示要去成都开会,回重庆后再取,随后,这位病人执意离开,谁知到了成都的第二天,鱼刺位置滑动,刺破了主动脉,大出血致其身亡。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币
70956  
宝宝生日
 
积分
7685 
3个位置最容易被鱼刺卡住

  口咽部、喉咽部:前两个部位的处理,较为简单,医生通过简单的手术就可以把鱼刺取出来。

  食道:一旦进入食道,问题就会变得复杂起来,若鱼刺较大,已经把食道刺破,就得开胸取刺。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币
70956  
宝宝生日
 
积分
7685 
注意,三种情形最易被卡刺

  一心二用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西南医院耳鼻喉科的医生陈孝珍总结说,大部分吃鱼被刺卡的市民,都是在吃鱼时一心二用,分心后让“漏网之刺”有机可趁。这类情况,多以边吃鱼边看电视或者聊天居多。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币
70956  
宝宝生日
 
积分
7685 
鱼肉拌饭

  这类情况出现在小孩身上的几率较大,陈孝珍医生说,一些家长习惯把鱼刺挑出后,给小孩拌饭吃,但这种情况下,小刺往往难以被发现。

  所以医生提醒,最好不要把鱼拌在饭里一起吃。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币
70956  
宝宝生日
 
积分
7685 
大口喝鱼汤

  有些市民还有大口喝鱼汤的习惯,但这也是个技术活,稍不留神,鱼刺混在鱼汤里,就会被你喝进去。陈医生的建议是,最好是先喝鱼汤再吃鱼,即便是最后喝汤,也要小口喝,不可分心。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小小鱼刺夺人性命 一年内千人因鱼刺或开刀或死亡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