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963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妈币
7514  
宝宝生日
2007-07-11 
积分
11700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00:3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看报纸上写的重庆有154例手足口患儿了,太黑人了啥。(感觉像是03年的非典一样)让人不得不恐慌~~~~~~~~~~

天气渐渐热了,病菌也开始活跃起来,为了我们的小朋友健康成长,让我们来认识和预防它吧!!!


手足口疫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疾病概述:手足口疫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它的潜伏期为2~7天,患病的孩子是主要传染源。他们在发病急性期可从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这种病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医院的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也可以造成传染。一般急性发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任何疾病都要重在预防,最重要的是养成饭前便后、饭后便前认真洗手,包括孩子和大人,大人在动孩子的一切物品之前都应洗净双手,这样就可以防止“病从口入”。人的一只手上大约有40多万个细菌病毒,有些人还没事就挖鼻孔,揉眼睛,都会把细菌病毒带到各处,引起疾病。每个孩子应有他自己固定的毛巾、水碗、手绢,不和大人共用。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饭后可用淡盐水漱口。这样可以减少细菌病毒在口腔繁殖以致造成感染。
   
       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不要一点小病或不适就到儿童医院,哪里是各种疾病、传染病的集聚地,当孩子稍有不适时正是抵抗力低下的时候,在这里就极易被传染上其他疾病。
      
       平时注意婴幼儿的营养,少吃大鱼大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注意休息,让孩子有足够的睡眠;要多活动,多晒太阳,但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这样就可以增加自身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妈币
5223  
宝宝生日
2008-05-24 
积分
11545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妈币
1949  
宝宝生日
2007-08-23 
积分
4224 
梅宝的爸爸已不准她出门了,可把她闷坏了。只有晚上下班借口出来接我,到小区走一走。可怜的孩儿啊。。。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妈币
17193  
宝宝生日
2007-02-06 
积分
28356 

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

妈币
10291  
宝宝生日
2008-02-17 
积分
22444 

Medal No.1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恐慌:手足口疫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