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778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TING

博 士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妈币
15006  
宝宝生日
 
积分
18673 

教育达人 摄影达人 情系雅安

楼主
发表于 2011-7-8 08:5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80岁的王爷爷患高血压十来年了,得了这病后,每天都得测测血压,而且每个月都得往医院跑上一趟,年纪大了还真有点吃不消。    以后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只需要坐在家里按两个按键,“私人医生”就会帮他看病拿药。昨日,我市首个远程诊断平台,基于网络的高血压疾病控制体系———“健康血压工程”试点启动,应用物联网技术,医生可一对一远程为患者诊疗,相当于给患者请了个“私人医生”。
    远程诊断看病方便吗?
    按两个按键 5分钟看一次病
    在家里看病,需要用到一种远程血压仪。
    它看起来和普通的家庭手臂式血压仪差不多,四四方方,上面有一个显示屏和3个按键。在医生指导下,记者将血压仪的袖带绑在左臂上,按一下“测量”键,显示屏上可以看到血压的数字在上升。很快,测量完毕。
    再摁下发送键,屏幕上显示:“数据已经上传,请等待中心回复信息。”
    几分钟后,语音清晰地报出诊断的结果———这个仪器应用了物联网技术,连接的是重庆市心肺血管疾病治疗研究中心的远程诊断平台,诊断结果是由坐诊的医生发送过来的。
    前后花了约5分钟,就做了一次检查,这可比跑趟医院方便多了。
    远程诊断看病价格贵不贵?
    远程血压仪约300元,每个月手机服务费约30元,药费自理
    看病方便了,价格贵不贵?据介绍,患者需购买远程血压仪,价格和普通血压仪差不多,约300多元。此后,每个月通过手机付大约30元的服务费,药费自理,就没有其他费用了。
    远程诊断还有哪些优点?
    24小时监护 每个月开一次处方
    通过体验,记者发现了远程诊断的好处:方便,省却了挂号、排队等过程,以前看次病至少一两小时,现在几分钟就完成了。
    医生介绍,这个疾病控制体系和传统看病方式比起来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相当于患者请了一个“私人医生”。每天检测到的数据,传送到诊断平台后,医生就会为患者建立个人数据库。每一个患者都有一个医生固定服务。24小时监护中心可以随时向病情异常严重的患者提供警示和处置建议,防止意外发病。每个月,医生都会对患者提供一次完整的诊断,并开出处方。如果患者需要开药,医院还将免费送药上门。
    重庆有多少患者在试用?
    北京已经启动一两年了。目前重庆百名高血压患者在试用
    今年3月,记者在北京体验过物联网技术给医疗带来的便利,几分钟时间,就能测量心电是否正常。据介绍,这项技术在北京已经应用一两年了,但重庆暂时还未应用。随着国家级物联网基地落户重庆,现在,终于开始在重庆启动试点。
    中山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梅霞教授介绍,我国高血压患者2.2亿以上,由于缺乏对高血压的有效控制手段,致使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仅为6%。高血压患者需终身测量血压,需定期看病诊断,但现有的医疗条件下,患者很难长期执行。
    据悉,此次试点选择了百名成年高血压患者,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有90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这种新型医疗模式或将在全市逐步推广。

已有 1 人评分妈币 收起 理由
~嫦娥~ + 5

总评分: 妈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TING

博 士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妈币
15006  
宝宝生日
 
积分
18673 

教育达人 摄影达人 情系雅安

我觉得这个好,好方便哟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妈币
3769  
宝宝生日
2008-11-01 
积分
677 
好是好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重庆远程诊断试点启动 在家按两键医生就帮您看病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