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转动脖子到处看了,要增加宝宝身体直立的时间和活动量。 把手放在宝宝两腋下支撑身体时,头部不再摇晃,这表示颈部能固定撑直了。 现在,宝宝变得主动起来,肢体活动增加,活动量也明显增大。妈妈要多多帮助宝宝直立身体,让他自由转动脑袋到处看。 ▲会伸手摸物了,喜欢吸吮自己的手指,将东西送入口中去舔。 宝宝对周遭环境充满好奇,会将抓来的东西送入口中去舔,这和大人靠视觉和触觉来了解事物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吸吮手指是心灵成长的表现,妈妈不能强行禁止,但要注意宝宝的安全和卫生。 ▲表情丰富,会有意识地哭和笑。 宝宝喜欢别人逗他,会发笑;妈妈一离开他就会用目光追随;如果妈妈一时半会儿不回来,宝宝甚至会用哭声召唤妈妈。宝宝有记忆了,对妈妈越来越依恋。妈妈要变化声调表情,多和宝宝说话交流和逗乐。 ▲该让宝宝发现和注意——自己所做的事会引起外界的变化。 当宝宝的玩具不小心掉落,发出声响,他会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所吸引,但很快就会忘掉,再次听到同样的声响时,宝宝会有所感觉。这个月开始,妈妈要创造机会,让宝宝不断地重复发现和注意:自己所做的事会引起外界的变化。 ▲慢慢使宝宝明白——看不见,不等于东西消失。 对4~5个月的宝宝来说,看不见就等于不存在。东西一旦从宝宝的视野消失时,即使它曾带给宝宝快乐也很快会被宝宝遗忘。妈妈走开了,会引起宝宝的惊慌,因为宝宝以为“妈妈消失了”。
训练方法:触觉刺激 1.宝宝坐在妈妈膝盖上; 2.把羽毛、海绵、锡纸、羊毛织物、百洁布、乒乓球等放在宝宝面前的桌子上; 3.让宝宝自由的抓拿、拍打; 4.当宝宝触摸一样物品时,妈妈要把触感告诉他,“滑溜溜的”、“毛糙糙的”。 哗啦啦,哪里响?(听觉刺激) 1.宝宝靠坐或者仰躺; 2.用手摇铃或者钥匙串在宝宝头部后方摇动; 3.先左后方摇响2~3次,再右后方;妈妈边摇边说“哗啦啦,哪里响?”
观察要点:仔细观察宝宝是否为了想探寻声音而扭转身体。 第一周: 1.宝宝注意集中后,把宝宝喜欢的动物玩具或者娃娃用毛毯或手帕盖住一部分; 2.用夸张的表情和语言对宝宝说,“娃娃哪里去了?娃娃不见了?”作寻找状; 3.用同样夸张的表情和语言假装找到了。 第二周: 1.用毛毯盖住宝宝的双脚,妈妈假装寻找,“宝宝的脚不见了,是不是在毛毯下?”; 2.掀开毛毯,欣喜地说,“宝宝的脚在这里呐!” 第三周: 动作内容同第一周,但要把娃娃或动物玩具整个隐藏起来。 第四周: 1.妈妈一边和宝宝说话,一边慢慢远离宝宝,一直走到宝宝看不见的地方; 2.虽然看不见,但要不停地和宝宝说话,叫他的名字,“宝宝,妈妈在哪里?” 3.稍停片刻,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从隐藏处出现,“妈妈在这里!”然后走近宝宝,亲亲宝宝。 游戏要点: 观察宝宝的表情,确认宝宝快乐地游戏; 每天反复玩2~3次; 妈妈最好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不断变化游戏内容。 这个月的玩具 1.手摇铃——可以看、抓、摇、舔和听,掉下来、丢出去、重新抬起。 2.悬吊玩具——看、握、触摸。 3.能注视移动的玩具——滚动的彩色皮球,会移动发声的汽车和动物玩具。 4.家里的小杂物——宝宝的玩具不一定全是从玩具店购买的,家里的小杂物和废弃物品也许更让宝宝喜欢,例如:皮鞋盒、卫生纸卷芯、干净的粉扑或海绵、计量用的大小勺(数个串连一起),等等。 特别提示: 玩具要经常清洗,用消毒水消毒和太阳晒;玩具要收藏在干净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