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1、三岁定终生
2、0-3岁是脑神经链形成最多最主要的时期(80%在6岁以前,其中75%在三岁以前,而3个月是最重要)
潜性吸收心智
潜性吸收性心智也是宝宝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三岁以前宝宝会把他看到得,听到的无条件的吸收并适应,使其成为自己人格中一部分。他当时看到听到时或许并不能马上学会,但当有天时期到了,宝宝就好像能量爆发一样,一下子把它展示出来。
宝宝展现出来优秀的部分是父母给的,不好的部分也是父母给的!她就是一张白纸。这就是潜性吸收心智! 早期教育是“根”的教育,是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础,要为孩子的未来负责! (赢在起跑线上?赢的标准是什么?太过急功近利,我更提倡让孩子慢慢长,稳稳走,在人生漫漫旅途中“走得更远”。 亲情是天生的,爱需要学习 二、智商:智力商数,即IQ。 即,智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 提高智商,二岁以前最明显。 提高智商三大法宝: 1、
改变儿童的饮食习惯: 不吃含糖分、含色素和高脂肪的食物6个月,智高可加至1-25点 2、
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启发性、刺激感官的环境,启发他们进行创意思考(举例:东方爱婴的环境,颜色,材质等) 3、
增加情商 4、
引导孩子制定一个目标、启发他们进行创意思考(个人补充) 婴儿用什么方式学习? 1、
感知运动阶段(三岁以前) 智商的五种因素: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 逻辑创造能力的开启——观察力 宝宝主要练习手、眼、脑协调发展,自己动手,就是培训逻辑创造力的最佳方式 三、情商(EQ),出生基本都一样,主要指: 1、认识自身情绪 2、妥善管理自己,即调控自己 3、自我激励 4、认知他人情绪 5、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的能力) 运动能力,对情商有影响(尤其大运动) 3岁以前主要应促进的感觉:触觉、本体觉、前庭平衡觉 可以通过:巴氏球、大龙球、羊角球、爱婴小车、海洋球、跳床等进行训练 (羊角球主要针对情绪不稳定、粘人的宝宝;本体觉主要影响空间思维感) 并且,多爬。 前庭平衡能力不好的人,比较容易晕车。我这次来,接我的是个某某经理,我看他开车技术不怎么好,问他:“你开车几年了?”他说:“十多年了”."你是不是数学不太好",他说:“你怎么知道的?”,一般前庭平衡能力不好的人,空间想象能力,数学逻辑能力都不太好。而且剖腹产的孩子比顺产的前庭平衡能力要差。孩子出生的时候屁股上的青斑越大,前庭平衡能力越好。海洋球、跳床、平衡脚踏车都是很好的锻炼玩具。前庭平衡能力如果不好,越早改善越好。 运动能力提升胆量,增加人际社会交往能力。 运动不光锻炼孩子的体能,还锻炼孩子的毅力、胆量、自信心、自控能力。我女儿小的时候跟我们夫妻2个性格都不象,我们2个性格都属于外向型,而她呢,一到外面,看到陌生人,让她叫人,她就躲在我身后,那个时候我们2个商量了一下,决定每周抽出半天时间,由爸爸,妈妈不去,带着女儿去户外活动,这个活动是指玩的很疯的,没有过多限制的玩,跑,运动。接触户外的风、水、沙、阳光。特别指明要爸爸带着去,因为多数妈妈的运动细胞并不多,而且妈妈会比较担心孩子受伤,弄脏。。爸爸带去玩的好处是,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玩的比较无拘束。
课后有妈妈提问:我的女儿29个月,特别乖巧,玩起来从来不会象其他孩子那样玩的疯狂。玩起来不象个小孩。徐玲解答:增加孩子的大运动,加大活动量,疯狂的玩,让爸爸每周安排半天,带女儿去户外运动!针对乖巧的孩子,运动是很好的方法,可以改变孩子内向,过于乖巧的性格,也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平时家长在家里不要对这样的孩子,限制很多,这不能做那不能碰的,限制过多,孩子容易养成内向拘谨的性格。应该多鼓励这样的孩子,以增强他的自信心。
孩子的爬行很重要,爬的能力好,语言能力也会好,因为大脑管理爬行和语言的组织是同一个,爬行的时候,宝宝的腿部、手部、甚至脚指的力量都得到了发展,会爬的孩子,即使摔倒,也懂得用手支撑,而不是面部直接摔在地上。课后有妈妈提问:我的宝宝过早就会走路,没经过爬行阶段,如何补上。徐玲解答:会走的孩子再让他爬,就困难了,只能通过游戏的方式来锻炼其爬行能力。可以钻阳光隧道等玩具玩。 婴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三阶段: 第一阶段0-6
单纯社会反应阶段 第二阶段7-24
对抚养者依恋关系 第三阶段24-36
发展伙们关系 培养宝宝社会交往能力的二个关键: 1、
学习主动用语言交流 2、
尊重孩子的行动权,不要过于约束 (5岁以前,你喜欢的,希望他发展的,大肆表扬。不好的,不睬他,自然消失) 除非孩子受伤,否则就让孩子自己去处理打架问题 运动、社会交往对情高有促进作用 艺术能力、音乐等对智高、情高都有促进 (音乐专指古典音乐,儿歌不行,最好是莫扎特、贝多芬) 音乐培养,4岁半以前提出升修养;4岁半以后可以进行专项技能培养
根据孩子的特性,两岁前的孩子家庭依赖感比较强,两岁前,妈妈都应该尽量抽出时间,每天都能陪宝宝玩,这个时候的孩子,特别需要妈妈情感上的亲近。为什么我们国家要求孩子3岁上幼儿园?有的国家甚至四岁才上幼儿园,因为太小的孩子,还不知道发展伙伴关系,把他丢在陌生的环境里,他只会觉得恐惧,害怕。还有在宝宝特别依恋妈妈的时候,妈妈去上班,不能偷偷的溜走,或者哄骗孩子,妈妈不去上班,结果没多久,宝宝找不到你了,次数多了,宝宝会对人有不信任感。
孩子在两岁后,会自己开始发展伙伴关系,那个时候,对照顾着的依恋感会渐渐减弱。还有小孩子之间吵架,大人不应该过多的去干涉,应该有孩子自己去解决,这是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好时机。我女儿,有此在外面玩,跟一个比她大的小女孩玩的时候,突然吵架了,还动手打了,我远远的看着,看到我女儿一边哭着一边开始找妈妈,我赶紧一蹲,不让她找到我,小家伙哭着哭着,就不哭了,为什么?因为她没找到妈妈,哭也没用,其实小孩子很精明的,哭是哭给大人看的。另一个小女孩呢,根本就没哭,因为她家父母当时不在。过了一会,我女儿不哭了,突然说:“我们去玩沙吧”,那个女孩说:“好!”两个孩子又象没事人一样,和好如初,一起去玩了。所以大人如果当时去干涉了,小孩子化解矛盾的能力就得不到锻炼。
还有现在很多家长喜欢很早就开始教孩子说英语,其实我建议,除非你自己是英语专业的,在家庭中,可以有英语的语言环境,那么可以在三岁前就开始教孩子说英语,不然,我还是建议大家,让孩子三岁后学习英语,或者更晚。
课后妈妈提问:我的宝宝老喜欢咬人,有次把小区里其他孩子咬伤了。徐玲解答:孩子在两岁半前咬人其实都是无意识的,关键是大人不能强化这个习惯。当孩子咬你的时候,如果你表情突然跟平时不同,声音变得很大声,那么孩子会觉得这个动作引起你们这么大反应,很有趣,于是孩子会变本加厉的咬人,打人。你越是教育他不能咬,他越是咬的起劲。这个时候你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忽视。他咬你的时候,再痛也要忍着,那么三个月之后,这样的坏习惯就会消失。还有吃手,一岁半前吃手的习惯,家长应该不去干涉,最多把孩子的手洗干净点,因为这个阶段是孩子的口欲期,母乳喂养的孩子比较少有这个现象,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孩子会比较多这个习惯。口欲期如果不满足,那么男孩子长大了就喜欢抽烟,女孩子长大了会爱吃零食,抹口红。当然反过来就不能这么说。一岁半之后还要吃手,那么就是家长过分强调和关注的后果。五岁前的坏习惯,应该当作没看到。
另外大一点的宝宝,在幼儿园咬小朋友,那是因为孩子还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一个孩子在骑摇马,另一个孩子也要骑,就去推那个骑马的孩子,那个孩子一生气,一口就咬了对方,其实这两个孩子都在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思,一个孩子推骑马的孩子,意思是“我也要骑马,让我骑”,骑马孩子咬这个孩子,意思是“我不让你骑”。家长在这个时候,应该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鼓励孩子说出来,而不是用肢体语言! PS:关键期 1-3岁 口语学习 0-4岁 形象视觉发展 4-5岁 书面语 5岁 掌控数的概念 5岁以前 音乐 10岁以前 外语(建议一般情况下5岁以后) 10岁以前 动作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