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9 | 浏览: 6178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妈币
1130  
宝宝生日
2016-02-16 
积分
396 
楼主
发表于 2017-5-8 17:0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重庆蓝丝带产后恢复中心 于 2017-5-8 17:13 编辑

老话说,月子病月子治。很多人理解的意思是,想要治好月子期间落下的后遗症,必须要再坐一次月子、再生一个宝宝才行,那么这种说法有依据吗?

u=2498847831,1877511038&fm=23&gp=0.jpg



月子病是指妇女在生产(包括小产)之后一个月内受到外感或内伤引起的疾患,在月子里没有治愈而留下的病症。

医学上的“产褥期”即俗称的“月子”,是指从分娩后的第一天起计算,至第42天。重视坐月子期间的护理,是有其理论依据的。因为准妈妈怀孕期身负“重担”,行动不便;临产前,心情十分紧张、恐惧和焦虑;临盆时,经历整个分娩过程后,身体非常疲劳;分娩以后,无论白天还是夜间都要照料宝宝,已经很疲倦的身体一时间难以恢复。加上产后内分泌功能正处于“动荡”和重新“组合”的时期,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十分容易得病。如果新妈妈对产后身体的保养不注意,夏天因贪凉吹空调、冬天因起夜照顾宝宝而受风,很容易因外感风寒而致病。

t_227c955578895baa363e54f65e318ea3.jpg



但“月子病月子治”并不意味着月子里得的病只能在月子里治,过了月子期就没法治了,或者说只能在下次月子里才能治好,这些说法是缺乏充足的科学依据的。一些身体虚弱者,第二次坐月子的时候经过充分的卧床休息和良好的营养补充,抵抗力和免疫力得到增强,有些病是可以改善的,这就使得有些老年人误以为“坐月子”能治好某些病。

微信图片_20170508170458.jpg


但有许多疾病,光靠休息和营养是难以治愈的,必须要深入调理才能病去体愈,光靠第二次月子中的休整是绝对不够的。其实“月子病月子治”的真正含义是月子里得了病,不论是尚处于月子中还是出了月子,都要引起重视、抓紧时间调理,不要拖延,以免对身体造成永久的影响。







Rank: 6Rank: 6

妈币
977  
宝宝生日
2015-5-29 
积分
352 
部分月子病确实只能靠再坐一次月子治好,因为月子里毛孔是打开的

点评

jenney717  .中国传承国际助孕中心,提供试管代`孕,捐精捐卵,选男女,包成功,包出生,微信/电话:13068809555  发表于 2017-8-7 08:32
秋比特了  .中国传承国际助孕中心,提供试管代`孕,捐精捐卵,选男女,包成功,包出生,微信/电话:13068809555  发表于 2017-7-30 15:06
秋比特了  .中国传承国际助孕中心,提供试管代`孕,捐精捐卵,选男女,包成功,包出生,微信/电话:13068809555  发表于 2017-7-30 14:58

高 二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币
4190  
宝宝生日
 
积分
2730 
月子病是不是生完1年内治最好啊

Rank: 3Rank: 3

妈币
271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87 
我也听过这个说法

妈币
1130  
宝宝生日
2016-02-16 
积分
396 
回复 O阿拉小丁丁O 的帖子

所以月子里需要做好保暖工作呢,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最好是在出了月子后泡泡药浴,把体内的湿、寒气都排出来,这样就不会为疾病所困扰。

妈币
1130  
宝宝生日
2016-02-16 
积分
396 
回复 lora7534 的帖子

最好是越早治疗越好哦

妈币
1130  
宝宝生日
2016-02-16 
积分
396 
回复 白夜行_卉 的帖子

我之前也听说过,就是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知道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为了治好“月子病”,再要一个孩子,靠谱吗?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