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642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4

妈币
42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16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4:29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朋友在咨询宝贝吃哪个牌子的奶粉好?于是在网上搜索了几个知名的民族奶粉品牌(蒙牛、伊利、娃哈哈、光明、太子乐、飞鹤等),结果竟然发现,所有乳饮料或者奶粉,宝贝们吃了,不是拉肚子,就是有结石,甚至还有中毒的现象。我不得不感叹,现在每个奶粉怎么都有能力导致各种疾病?这点让我很质疑!乳品行业是不是如此令人心寒,一次次打击我们消费者的信任度呢?到底发生了什么?
追溯到造成对奶粉品牌质疑的源头,是从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开始的,隔三差五都有一个类似“三聚氰胺”的毒瘤现身,造成一段时间的全民恐慌。近年来,各大奶粉品牌频频遭遇不同的“毒奶粉”事件,如施恩和雅士利深陷的“假洋品牌”,飞鹤“诚信门”,甚至还上演了“奶粉恶意欺诈案”。事实上,奶粉品牌经过三聚氰胺之后,国家对乳品行业的监管力度更加规范和严格,国内各奶粉品牌也更重视“产品质量保证”,与此同时一些外国奶粉品牌,逐步扩大在中国乳品行业的市场份额,一些民族奶粉品牌在质量上加强了保证力度,性价比也更有优势。
而一些网站就抓住群众对奶粉行业关注度,不负责任的转载一些奶粉品牌事件进行故意传播,拿些陈词滥调的事来赚取利润,部分网站甚至打着关注健康的名号,站内却全都是各奶粉品牌的负面消息,这些消息只能通过网站的后台进行删除,网站即可利用这条件索取费用。而这些负面消息很多是不符合事实的报道和新闻或者已经安全处理了。
举例:











每一个宝宝都是妈妈的小天使,宝贝们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奶粉行业的责任,更是整个网络环境的维护准则,若是故意中伤或是污蔑,使得消费者对奶粉行业失去信心,全国父母群体整天焦虑自己的宝贝们还能吃什么?这造成的是整个社会的不安全感!应全力抵制!
对于这种不负责任,无中生有,故意恶性传播以赚取点击率和删帖费用的部分网站行为,2010年7月1号已经实施的侵权责任法里,有对此明确规定制止负面消息的义务和责任:
当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的话,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进行删除屏蔽断链这种行为,去制止这种侵权行为的继续与发生,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没有及时履行这种义务的话,他将就损失的扩大要承担共同的责任。



Rank: 4

妈币
42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161 
值得大家的关注与思考啊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是谁在整垮民族乳品业?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