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1302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

妈币
23  
宝宝生日
2012-01-28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7-19 17:4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霓裳仙子 于 2011-7-19 17:53 编辑

  孕期注意事项有哪些?专家指出,孕期的注意事项有很多,孕妈们最不容易掌握的就是孕期的饮食和用药,多个方面考虑总结以下几点:

  1、不要过量饮茶、喝饮料

  茶与饮料在孕期都不是完全要求禁止的,但是准妈咪们都应该记住一句话:过犹不及,而且茶中的茶碱有兴奋的效用,这样会导致胎动增加,危害胎儿的生长发,而在一些饮料也会含有2.4%—2.6%的咖啡因、可乐宁等生物碱,在饮用后常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心跳加快等中毒症状,这样会影响胎儿大脑、心脏和肝脏等重要器官的正常发育,在宝宝出生后很可能患有先天性疾病。

  2、不要过多的食醋、山楂

  有研究表明,在孕期饮用过多的醋及含酸性食物也会是导致畸胎的元凶之,尤其在怀孕最初的半个月左右,一旦摄入过量的酸性食物,会导致体内的碱度下降,引发身体的疲乏、无力;山楂主要是对子宫有收缩作用,若量食用很可能刺激子宫收缩,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流产。

  3、孕期禁止饮酒

  在酒的成分中含有乙醇,对人体的大脑、肝脏和心脏都有一定的毒性,还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婴儿出生后智力低下、面容特殊、身体矮小,严重是还可能有智力障碍。

  4、孕期药物要科学

  在孕期的准妈咪们,当面对药物时,往往会走两个极端,一种准妈咪有担心会对胎儿构成影响,不敢吃药,而另一种则是很随意,没有足够的重视,这辆种极端都不是很好,孕期用药要慎重,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特别是某些抗生素、激素、止痛药和镇静安眠药等,都是引起畸胎的重要因素,不可滥用。

  5、保持适量的运动

  重庆妇产科医院专家指出,在怀孕后,很多女性担心身材的问题而不敢出门,什么事都不做,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在孕期进行适量的活动是很重要的保健方法,此外这些活动一定要结合你自己的情况,也不要过量,尤其是要尽量避免需要下蹲姿势,保证孕期健康。

  6、孕期要定期检查

  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是每个家庭的共同愿望。但在我国仍有13.20‰的先天缺陷儿出生,因此,所有有条件的孕妇都应该参加产前检查,保证孕妈妈的身体健康,防止先天缺陷儿的出生。孕育健康宝宝,孕妈妈们从孕期应该从检查开始。由于准妈妈在12周前最易发生流产,如果下腹痛或阴道出血等,应及时到医院做检查。如果母体家族有遗传病史,可在这个时期做“绒毛膜采样”,但这种检查要求比较高,所以请到专业机构检测。

  孕期的孕妈要遵循以上注意事项,怀孕期间的保健直接会影响到宝宝未来的成长,因而照顾孕期的准妈咪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定期的体检是必不可少的,孕期还要多注意休息,多一些适量的运动等,这是最重要的,为了腹中的孩子,谨记怀孕注意事项,走好每一个月的怀孕历程,迎接健康可爱的宝宝诞生。

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币
2207  
宝宝生日
 
积分
987 
谢谢分享~~~

点评

xlpxsisi  .中国传承国际助孕中心,提供试管代`孕,捐精捐卵,选男女,包成功,包出生,微信/电话:13068809555  发表于 2017-8-7 14:00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币
22722  
宝宝生日
 
积分
6261 

魅力大使

呵呵,先学习到。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币
3864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2242 
谢谢,学习了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妈币
1823  
宝宝生日
2011-09-08 
积分
626 
这几点都是比较重要的, 孕妈妈应该知道并加以执行。谢谢楼主分享。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怀孕妈妈们孕期要注意哦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