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祭祀亲人或祖先时,孩子可能会问到和**有关的话题。此时爸爸妈妈也不用刻意回避这样的话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接受能力,适当地跟孩子聊聊。
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对**的了解分为三个时期:3-5岁的孩子觉得**就像睡觉或旅行一样,是一个可逆的过程;5-9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接受**的观念,但不知道**会发生在每一个人或自己的身上;而9岁以上的孩子已经知道**无法避免,甚至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所以,在跟孩子聊**等生命教育的话题时,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
另外,也可以从绘本入手入手,从不同角度向孩子诠释“生命”与“**”的意义。让孩子学会珍惜生命,珍爱世界。
《爷爷变成了幽灵》 爷爷因心脏病突发,倒在了大街上,妈妈说爷爷变成了天使,爸爸说爷爷变成了泥土。就在爷爷入葬的那天夜晚,伤心的艾斯本看到爷爷坐在房间的壁橱上,爷爷变成幽灵回来了!书上说,人如果在世上还有事情没有完成,就会变成幽灵。小艾斯想爷爷可能是忘记了什么,于是小艾斯帮爷爷找,一面找,爷爷一面回忆起他的一生……
最后,爷爷想起来要做的事是:“我忘了和你说再见了,我的小艾斯本。”
就这样,跟爷爷说再见,再现了难以言表的生死离别,蕴含了对**的解释,教给孩子的是面对**的态度。小眼睛细脖子的艾斯本和大鼻子短眉毛的爷爷都是平常人,祖孙间的故事,没有离奇,也不是幻想。爷爷的死,既不重于泰山,也不轻于鸿毛,只是平常生活的一部分,如花开花落,如平静的道别。因为有爱和回忆,因为可以把爷爷放在心中想念,生死之间并非不可逾越,生死两相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