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而直接的语言输入, 能帮孩子更好丰富自己的语词库 等到孩子6-10个月大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具备将元音与辅音组合起来并不断重复发音的能力了,虽然这个时候他们发出的咿咿呀呀没有任何符号意义,但也可视作孩子探索语言征途上的一大进步,说明孩子已经准备好与他人交流的内外部条件了。
人们发现,孩子与大人有目的的交流开始于八九个月时,他们会结合自己发出的咕咕声以及叫声,再加上各种可爱而有趣的姿势,和朝向不同方向的动作等,开始向大人表达他的需求。
比如,孩子想要高处的小饼干,他可能会向大人伸出手要求被抱起,并朝向饼干扭动身体,带动着大人,吸引他们的注意,让他们帮自己获得饼干。
更大一些,他们会有更多身体动作,如会有手指的指向动作,甚至还会尝试通过动作(如给大人一个东西),让大人参与到他的活动中来,有的孩子甚至开始有了简单而明确的名词或者动词指令,如他们会要求大人“拿”“走”“抱”等,说明这时的孩子已经能够很好地理解某些单词或者短语的意思。 而孩子之所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是因为在这之前,大人对他进行了无数大量而反复不断的语词或者句子的灌输,到这时,他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有了语言的输出。
这时,大人可多跟孩子说一些简短句,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最好能够有比较明确指向的内容,让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并帮助孩子更好地重复和学习大人的话。
如,在孩子还不能很好地用话语表达要拿某个东西的时候,父母可在孩子指着某个东西时,询问孩子:“你是想要饼干吗?”
当然,父母还需要提供更多的语言刺激,如可以跟孩子玩“你来说我来做”“身体名称猜猜看”“指物品说名字”等游戏,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积累词汇。
当然,父母最好是从孩子身边的事物或者感兴趣的事物开始,如,有的小男生特别喜欢小汽车,大人不妨以“汽车”为出发点,与孩子丰富他关于“汽车”的语词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