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1552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

妈币
35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0:43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德湘莛:浅谈江湖菜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江湖菜!
江湖菜,顾名思义,就是集山村野店穷街陋巷民间烹饪之大成,味醇厚而有野气。
引车贩浆之流,豪侠多才之士,风云聚会,人皆坐,无约束,辄唤饭呼饮,豁拳猜枚,一醉方休。人无规矩,菜无方圆,图的是个俗世生活的热烈饱满。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个前两天刚“抓到”的一家重庆特色江湖菜馆,为广大吃货们贡献力量~
德湘莛,拿得下小清新,罩得住重口味。不管是店面装修风格还是菜品样式口味。都让你眼前一亮。混搭的风格总是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图片1.png


8 k0 m3 a8 d) ^

图片3.png

图片2.png

6 }% y; O2 _* [. H# {
* c8 J6 b1 B! K2 k
江湖菜最大的特点是“土”,“ 粗” ,“杂”。

6 w9 J# o( y% S# i. H

6 b% o, }4 T' n9 I
“土”是指江湖菜具有极其浓厚的乡土气息。有的江湖菜始起于路边小店,出自渔夫村姑之手,有好吃之人偶然寻得,饱餐以后,相互“神侃”,你媒我,我媒他,大家蜂拥而至,以了却一桩“尝新”的夙愿。
" w+ o. M; H3 M* T; }
“粗”是指江湖具有粗犷豪放的气质。在烹调上不拘常法,大把撒辣椒,大瓢加花椒,糊辣壳里藏鸡丁,红油汤里游鲫鱼。在形式上不拘小节,烧土灶,用粗碗,大盘盛肉,大盆装汤。食客粗犷豪爽,大口喝酒,大嘴吞肉,呼五邀六,吃麻辣烫,尝爽嫩鲜,不为别的,只求刺激,只为饱口福。
) z" H7 z9 }3 ~2 }* G/ B5 t
“杂”是指江湖菜具有兼收并蓄的“杂交”手法,用怪异离奇的烹饪技巧:复合调味,北料南烹,南料北烹,中菜西做,西菜中做。烹制出来的菜品让人感到似曾相识,又弄不清路数,有时让人匪夷所思,却又叫人拉案称绝。

# Z+ ?8 n) p1 Q
江湖菜能够自成体系,有其赖以生长生存的地缘范围、社会土壤和赖以发展的饮食文化氛围。重庆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促成了重庆人“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有一大帮喜麻辣、求刺激的人们,就会有一大批迎合其口味的饮食产品生,川菜以善调查麻辣著称,以川菜菜系为基础的江湖菜80%以麻辣为基调,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火锅演变而来。现代重庆人思想活跃,在饮食上喜欢标新立异,追怪猎奇,以吃感觉、吃风味、吃麻辣为时尚,哪里有新、奇、怪的饮食,哪里就会成为热点,热潮一过人们又转向别处。听说辣子鸡“霸道”,大家窝蜂奔向歌乐山;据传邮亭鲫鱼安逸,大家潮水般的涌向滨江路。一道菜要出名,除自身要独具特色外,还要靠食客的口啤,大众的“炸”作,大众炸作“炒”火了一道菜,“炒”热了一条街,“炒”富了一方人。来凤鱼是如此,辣子鸡、啤酒鸭是如此,泉水鸡、邮亭鲫鱼亦是如此。
" _8 U) D+ Y, i3 }, [+ N
江湖菜味重刺激,以麻、辣、鲜、香为号召,调味宁过勿缺,油重料厚,象一个莽撞少年,图一时之快,不计后果——吃时淋漓尽致,食毕生厌;久未得尝,又朝暮相思;择日邀约,一饱口腹,却又抻胀难奈,不思饮食……如此这般,周尔复始。
0 f5 u" u+ V( U4 t
时尚亦是江湖菜的特点。江湖菜的一般流行轨迹是:发源、传名、流行、式微、没落到难寻踪影,从流行到衰退一般为期两年。从发源到传名一般进展缓慢,虽然酒好不怕巷子深,但从偏远县城传到城区闹市,也是一段曲折而艰辛的道路。名声在外后,常有好事者蜂拥而上,于是大街小巷酒肆饭店均大张旗鼓地挂出招牌经营待客。如此一年,逐步退出江湖,这也许是江湖菜得名的原因之一吧。

Rank: 6Rank: 6

妈币
619  
宝宝生日
 
积分
296 
回复 3463361732 的帖子
) ?/ |3 V; W8 ?8 t" N8 L: I" ~, F  r: j$ b' |
我喜欢吃鱼头!!!!!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重庆美食。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