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1010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妈币
11650  
宝宝生日
2008-08-08 
积分
6840 

重庆通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2:4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创客”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努力把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这一词汇在科技界很流行,写过著名的《长尾理论》一书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的新书叫做《创客:新工业革命》,他的一个观点是,以3D打印机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啦!

普通人听着这些技术词汇,会觉得与自己距离有些远:工业革命的引领者毕竟只能是少数嘛,我们等着新发明和新创造成为入得厅堂和厨房的实用产品就好。有人创造历史,有人享受福利,天经地义。可同远会的观点是:创客与我们息息相关,因为每一个孩子天生就是创客。

我们曾经分享过一篇文章《为什么孩子可以画出怪兽而大人不能?》,作者与我们的主张异曲同工,“孩子是天生的发明家,他们的世界观还不完整,但正因为此,他们勇于拥抱自己的无知,乐于去探索并不计较得失。不像成年人,总在乎别人怎么想或怎么看他们。”

没错,我们常说“敢想敢干”,但年龄越大,这句话越打折扣,变成“敢想不敢干”甚至“不敢想不敢干”。可是孩子不一样,他们是绝对的行动派,从不去担心会有不可能的事情或者没有办法实现的梦想。

但是研究表明,“孩子从四年级开始,做白日梦的时间和频率就大大减少了。”如毕加索所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然而,难的是我们长大后依然维持着艺术家的身份。”为什么会是这样?是谁让扼杀了一个又一个创客?

答案不言而喻。是学校,是父母,是孩子赖以成长的土壤。童年的时候,尽管中国的父母很急于给予孩子帮助或者给出提示,但孩子烦了的时候,可以吼上一句,“别告诉我答案,我想自己弄清楚!”,可到了学校,孩子能做的就是听从指挥、遵守纪律。而家长为了让孩子考高分,也一改当初呵护孩子天性的作法,而变得刻板、教条。

有人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可以创造新事物的人,而非重复上一辈已经做过的事,这些人应该具备创造力、开拓性,并善于发现。可事实是残酷的,特别是在中国应试教育体制里的孩子们。一位外国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在中国上了一年小学后感慨说,中国的小孩很聪明,但缺乏创造力,他们的数学成绩很好,但那只能叫做“算术”。

孩子有机会重新回归“创客”身份吗?答案是肯定的。令人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式家长和老师,开始注重呵护和引导孩子的创造力,给TA自己,给TA空间,让思绪驰骋,让空想变成现实;此外,我们每个成年人,都应当让自己对事物充满好奇和想象,让自己养成“创客”思维的习惯,如是,那么孩子再有“不靠谱”的想法时,你不但不会觉得无厘头,相反会开心、惊喜,甚至向孩子学习。

创客改变世界。这个时代需要创客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远会呼吁每个家庭,让我们从尊重家中的“小小创客”开始吧。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儿童精致生活十讲之八----孩子天生是“创客”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