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候干燥,一天早、中、晚之间的温差变化较大,这使得鼻黏膜分泌的液体挥发较快,鼻腔缺乏水分而干涩发痒,容易出血。另外,气温忽冷忽热,鼻内毛细血管为了适应外界气温的变化,也就出现了反复扩张和收缩的状态。小儿鼻内毛细血管娇嫩,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加之他们常有挖鼻孔的习惯,并且生性好动,跌倒撞伤时有发生,甚至会顽皮到将玩物、纸团等塞到鼻子里去,导致鼻出血就不足为奇了。
你们知道吗?同样是鼻出血,可是出血位却有可能不同。据了解,鼻出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出血位置:
(一)上鼻出血区
上鼻出血的血液供给,系来自筛前或筛后动脉的分支,属于颈内动脉系统。
(二)后鼻出血区
其血液供给系来自蝶腭动脉或其分支,属于颈外动脉系统。
(三)前鼻出血区
前鼻出血区的部位是在鼻中隔的前下方,为筛前动脉、蝶腭动脉、腭大动脉和上唇动脉末指支的吻合网。该区称为立特(Little)区。在此区前,鼻小柱后有一静脉吻合网,称为克氏网丛(Keisselbach’s Plexus)。该处覆以薄层较膜,而缺乏薄膜下层组织。检查时,常见局部小血管怒张,多为鼻底的上升血管,有时出血点靠近鼻前庭的皮肤效膜交界处,所谓“鼻中隔出血性息肉”,亦好发于此处。